【DiGiTalk會後報導】莊忠益:學板金、說板金、做板金,用成就感留住人才

2018年美中貿易戰效應帶動台商回流現象,造成台灣第二級產業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加上少子化等時代因素,造成缺工缺人問題成為近幾年台灣企業主縈繞心頭的一大壓力;為奪得人才戰場的致勝先機,許多企業響應中央和地方各式就業計畫或參展校園就業博覽會,以增加人才媒合機會,而透過實習計畫、產學合作招募未來的人才種子,亦是不少公司領導者採用的策略之一。
DiGiTalk第25集節目,台華精技莊忠益副總經理特別分享了他們過去幾年執行產學合作的培育經驗,讓學生來到職場不只作為階段性的替代人力,反之是詳實用心地設計實作項目,深化他們在公司中獲得的工作技能與產業認同感,此外他也介紹了台華近幾年在各種跨界合作中誕生的創新商機,讓板金產業不只是停留於傳統加工生產的舊印象,而開創了應用新可能。
產學合作打群架
擁有超過20年歷史的台華精技專精於提供一條龍的機械板金加工服務,主要產品除了精密機械、控箱,觸角更延伸至醫療產業,在近幾年的跨界嘗試也涉略文創藝術領域。回憶過去是如何與學校串聯,促成產學合作的契機?莊忠益表示這其實是反映產業與學界的斷鏈問題,業界不知道學界的教學內容,學界也不知道產業的發展狀況,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更是感到迷茫;恰好同仁中有一位畢業於台中高工板金科,於是邀請學校主任來為台華的老師傅們上課,繼而有了後續的其他衍生機會。
因為理解現今人才的斷層狀況,莊忠益選擇向下扎根,與全台許多技職學校分享交流,也與「台灣雷射科技應用協會」、「台灣雷射鈑金發展協會」、「台灣板金經營協會」等三個產業協會的夥伴共同努力,提供產業內不同領域的企業參訪和實習工作,讓學生體驗各式公司文化,對板金業有更清晰的認識概念,甚至將來能順利留任。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莊忠益深刻體會到半導體產業對這些年輕人的強大吸引力,不過他態度正向而堅定,「有目標很好,但後面要怎麼讓技職技術補足,我想除了學校的努力外,我們也是要一起協助的。」
傳統產業找創新
莊忠益也分享幾個有趣的案例,說明他們與莘莘學子的交流互動,譬如他們與亞洲大學商品設計系合作開設課程,由公司的同仁們到校園內指導設計板金產品,同學們也要到廠區實務認識材料與製作流程,而最後的創意成果則交由師傅們將其實現,製作出具工藝美感的藝術商品;又如沙鹿高工因應疫情自行設計製作的額溫槍,其外殼就是台華與另一家3D列印廠商三方合作的結晶,這些與學生們共創的成果不勝枚舉。
「我在扮演一個角色,讓更多人認識板金,讓更多人有成就感,所以才去接一些活動跟案子,讓公司夥伴可以親自設計產品出來。」懷著為板金產業努力的初衷,莊忠益投入產學合作之餘,亦帶領台華參與許多獨特的合作案,不僅為精科園區的消防弟兄打造符合人體工學的工業風裝備架,也涉足台電文創退役變電箱的再製計畫,加工成為深具意義的文創商品。另外在Covid-19剛流行之時,莊忠益因緣際會接觸到東海大學學生餐廳的防疫隔板需求,設計出的防疫隔板也意外地大受好評,產品的身影遍及台灣各地公路的休息站。
互動互信求共好
不管是與CNC、模具、塑膠射出,或是與木板、彎管等技術與材料的結合,亦或是其他建築帷幕、公共藝術、電梯等應用,莊忠益以自身及同業的實例說明板金產業具備的無限可能。然而回應節目初始討論的人才問題,他認為產學合作誠然辛苦,領導者要親自參與,先從互動再到互信,而且一定要走到校園才了解學生在學什麼,站在企業的位置,就是行有餘力協助學校分擔事務,也讓家長對老師的教學更為放心。
「學生如果來到企業,正職與非正職難免有角度的落差,如何讓兩端結合也是要努力的方向。」莊忠益以人力資本與永續發展的高度來看待產學合作及學生的互動,「把福利做好,教育訓練做好,賦予成就感,讓環境變好、職場更安全,我們要的是台灣一起共好,一起學板金、說板金、做板金。」
撰文整理:施秉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