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k會後報導】林少顗:賦予客戶新價值,企業轉型創雙贏

電動車與自動駕駛議題在近幾年蔚為風潮,但其實如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導引車)早於1970年代,就被國際大型工廠廣泛運用於生產線、倉儲的物流搬運,隨著導航與感測技術逐漸成熟,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自主移動機器人)問世後,高度靈活性與多場景運用更讓企業主在智慧工廠的發展上有了更多選擇。
第24集DiGiTalk邀請到勤工有限公司林少顗執行長,除了分享自身的數位轉型成果,也談談他們如何帶領客戶一同成長,讓過去往往受限於成本、廠房大小等多重因素考量的台灣中小企業,開始思考用智慧堆高機強化精實管理的可能性。
突破同仁既有觀念,改變從組織開始
勤工成立於1996年,過去專精於客製化堆高機屬具,透過改裝堆高機配件因應客戶們在多元產業所出現各式各樣的搬運問題,但由於產線製程、物流倉儲隨著時代發展日趨複雜,堆高機局部性的組件調整已無法滿足客戶所需,此外本身作為3K傳統製造業又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順應這股趨勢,林少顗於2017年底建立勤工的自有品牌「AXON」進行雙線轉型,內部施行企業變革,同時升級提供給客戶的服務產品。
為了順利實踐轉型,林少顗花費大量時間溝通,以TPS豐田生產方式建立公司自動改善與減少浪費的文化,告訴同仁哪裡需要改善、哪裡可以做得更好;起初同仁們認為這就是上對下的指正而已,但透過他耐心的引導,讓同仁們接受改善是為了工作的瓶頸能順利克服,久而久之,不僅順利帶領同仁成長,也在過程中萃取出老師傅的經驗,成為公司更有力的底蘊及knowhow。
「人是慣性的動物,要轉變過去的思考模式很困難」林少顗分享,在產品創新的過程經常都會自我設限,認為「技術未能到位」或是「客戶沒辦法接受」,但仍要堅信不是做不到,只是還沒有找到成功的可能機會,帶著自己的主觀想法很容易忽略一些細節,而其可能就是改變的關鍵。
同理客戶轉型痛點,型塑運搬新場景
自詡為「用腦搬運的專家」,AXON的品牌定位也與過去大相逕庭,從產品導向轉為服務導向,為客戶量身打造搬運需求的全套解決方案,根據不同的作業環境主動為客戶提出建議,打造專屬的物流體驗。於2020年,勤工亦跨足AMR領域,將無人導航與IoT技術導入堆高機之中,讓傳統製造產業能藉由科技設備突破堆高機操作門檻高、廠房人力短缺的困境。
然則用意雖佳,面對系統及科技的導入遭遇基層使用者的排斥,林少顗認為還是要回到溝通基本面,引導他們消弭公司使用智慧化設備會致使自己被取代的誤解,這樣的溝通不止於面向勤工的同仁們,也面向客戶,「不是用AI取代人力,而是讓自己升級成懂這些數位科技的人,才能驅使機器跟人一起努力。」同仁有了內部變革的實際經驗,就能以同理心回應客戶導入AMR堆高機的疑慮,以新型態的科技設備啟動改變。
現今勤工在林少顗的積極改革下,樹立了「跳脫框架、精益求精、想像未來」三項信條,將商業模式與設備的使用情境重新定義,用專業性的服務提升搬運流程中的經驗感受,創造彼此對於價值的共同想像,打破對於價格的恐懼,達到轉型的雙贏。
撰文整理:施秉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