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DiGiTalk會後報導】黃怡穎:企業的發展是點點滴滴持續累積、持續進步



被譽為企業再造專家的日本專業經理人三枝匡曾說過:「業績好的公司想要持續成長,與業績虧損的公司進行事業重整和組織再造所需的改革步驟是一樣的。」可見企業為了維持永續經營的競爭力,仰賴的就是不斷的創新、改革,惟有持續追求進步,才能累積化為公司成長的動能。


成立至今近70年的台中精機為台灣工具機業界數一數二的標竿企業,走過瀕臨破產的危機,現正堅定地朝著百年企業里程碑邁進;DiGiTalk第19集節目特別邀請到台中精機總經理室協理黃怡穎,帶領大家一同回顧他們這幾年為推動企業革新所做的一切努力。


調整流程架構,啟動組織變革

回憶起組織革新初始,黃怡穎當時觀察到幾個現象,包括管理層會議中的資深同仁,報告時常報喜不報憂,另一方面員工進公司3~5年後常有離職潮,且主動離職的多是表現相對優異的同仁,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黃怡穎開始推動下午茶會活動,每週擇日挑選年輕同仁或是中階主管進行跨部門交流,讓管理階層能於此有效找出問題,也扁平化組織的溝通層級,活動累計至今已持續三年有餘,訪談員工總人數更逾400位之多。


此外,台中精機為使組織更加透明化,部門主管與人資同仁每年會特別訪談C級考績的同仁,讓其了解考績低下的具體原因,知道該如何改善;如有五職等的同仁升任主管職則會召開人評會,由董事長、總經理室及相關部門一同進行考核,確保升職上的公平性;配合工具機產業特性,台中精機也推動導師團制度教導新進同仁,同時傳承這些資深師傅們的工藝,而台中精機為此所設計的明星式導師海報,也讓師傅們感受到組織對他們的尊重,拉升人才的向心力。


多元措施規劃,營造學習文化

做為一間擁有八百多位員工的企業,黃怡穎坦言過去企業確實較為官僚、僵化,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較低,因此特別以自行發想的SWS文化口號——「Like Sharing、Finding Why、Keep Smiling」,推動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不僅設立精機圖書館使員工能適時補充新知,每周整理的「精機人的世界周報」更幫助組織幹部有效掌握時勢脈動,此外也舉辦讀書會、名人講座、企業版Mini EMBA,全方位地提升員工從知識到技能的各項素質水準。


除了前文所提及的下午茶會,台中精機在例會的規劃上也有諸多調整:全體員工參與的動員月會能滿足公司在策略方向的佈達所需,而主管級同仁每週、每季、每年定期所開的經營績效會議以目標檢討(OKR)的角度確認績效指標與執行程度,並以逆境分享、主管甘苦談等主題式分享幫助他們共同成長。黃怡穎表示,這些制度對企業的經營績效不一定有直接影響,但每次的累積就是企業的持續進步;在創新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因此經營者要保持開放性的心態,要能容許犯錯的機會。


重整品牌內涵,塑造企業靈魂

台中精機在1976年已以品牌「Victor®」為國際性商標開拓外銷市場,但因部分國家早先已有註冊同名品牌,又擴增FORTUNE®、ROYAL®兩個商標,後因應股票上市,在1987年建構企業CIS系統,取這三個商標都有的字母OR為核心,成為現今台中精機廣為人知的品牌識別形象。在近年遷入新廠的同時,台中精機也藉機推動品牌再造專案,加強國際化的品牌形象,展現創新的科技感與專業的差異化優勢,舉凡機台美學設計、獨特的機台出貨交機禮、企業歲末同樂會、國內外展覽會,皆是深耕品牌再造的一環。


然而品牌再造要能起步,黃怡穎說明仍要先跟內部的同仁與外部的客戶、代理商進行訪談,理解他們對於台中精機的想法,才能有後續的這些規劃;因應品牌再造專案,台中精機也進一步透過簡介影片更新、社群媒體經營等行銷方式對外強化企業形象,且由品牌共識宣誓活動對內凝聚品牌的理念精神。重新定位OR®為「Onward Rise,精機造極」的品牌觀念,肩負「成為與時俱進的領導者」的使命,台中精機為航向新未來開拓了無限可能性。


撰文整理:施秉寬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