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萬工業:打造智慧工廠So Easy?



數轉列車第九車次來到台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列車長由白亞卉總經理擔任,台萬的大家長白政忠董事長也全程參與,會議期間白董與總經理兩人傾囊分享台萬數位轉型中所遇到的艱辛、困難與心法,這一切的努力更讓台萬在2021年11月榮獲第三十屆國家磐石獎肯定!



台萬工業:

台萬工業創立於1972年,是全世界最大的踏板製造商之一,在印尼、台灣、捷克、荷蘭及德國等五國同時擁有生產及銷售據點,全球約有700個員工;1998年和當時全球第四大腳踏車踏板品牌Marwi集團合併成立Marwi Group,一舉拿下超過百年的UNION品牌與七國的銷售通路,從此踏上品牌之路,不但讓台萬工業成為許多國際大廠的指定供應夥伴,而穩定的訂單來源也讓他們日後的數位轉型步伐能夠走得更堅定。


而台萬的數位轉型之路絕非順遂,早在2013年廠區就開始導入自動化生產設備與機械、2014年更結合機器手臂創立台灣首條自行車踏板組裝智動化生產線,在當時這麼大手筆的投資卻因為很多細節沒有想清楚,所以成果並不算太理想;趁著這波疫情,白董事長決定將技術研發拉回台灣總部並加強投資,記取過去的教訓,與白總經理父女兩人攜手從源頭開始思考,按部就班一個過程、一個過程循序漸進地解決,更因應趨勢整合了客戶、雲端、ERP、MES、生產設備、物聯網等技術,全面投入數位轉型;此外,也搭配公司教育訓練讓全體同仁瞭解公司為何而做、為何要做,雙管齊下以讓此次的數位轉型工程更加順利。


白總經理笑言,即便第二次的數位轉型有前車之鑑,但在推動時還是有很多意料之外的狀況發生,例如原本在智慧工廠內架設的全新智慧倉儲管理系統,為的是實現工業4.0智慧工廠的自動化與智慧生產物流目標,但沒想到因為疫情影響,國際紙漿漲翻天,連帶讓台萬出貨用的紙箱成本也跟著上升甚至面臨叫不到貨的問題,白總經理只好自己找配合廠商大量下單,並將本該拿來儲放各類零件的倉儲空間拿來囤放紙箱,也連帶延宕了智慧工廠建置完成時間。


於私董會階段,參與的會員們也紛紛提出關鍵性問題,例如「台萬Just in time服務,是否和TPS(豐田式生產管理)有關?背後除了想達成計畫性生產外,還有其他目的嗎?」白總經理回應道「過去40年,A TEAM的核心圍繞在捷安特,而我們聚焦在外銷市場,所以Just in time指的是由生產製造供應商即時供貨,而不讓在地經銷商負擔庫存問題,這樣的模式能夠確實解決客戶痛點;而從自動化到智能化是必須從流程一步一步慢慢來,台萬智慧工廠目前以Sensor來計算產線上的機器生產了多少?何時該保養?這些都不僅有數字意義而已,更牽涉到機器壽命的延長。」


白董事長更補充說:「代工雖然方便但受制於別人,所以台萬如果沒有投資智能化、自動化,周邊虎視眈眈競爭者隨時都有機會追上。當我們比別人弱勢時,貿易商、代理商就不會想跟台萬買東西,所以回來台灣建構總部並扎穩腳步是不得不做之事,唯有自己先佈局好,才有競爭優勢,更必須從供給鏈角度去思考如何長期扮演好這個角色。」


白總經理也針對另一位會員在台萬如何設定數位轉型先後順序的問題做了回饋:「近十年來我都在採購範疇內打轉,每天思考的就是如何把服務做好,讓廠商、客戶、同事的需求都被滿足。而針對為什麼要先做某些事情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多半是來自聆聽長輩的分享理念後,自己結合經驗融合貫通的;尤其很多的Domain Knowhow就是不怕得罪爸爸問到底,才會瞭解是這樣子,這跟老師傅的經驗一樣都是長期實務經驗的累積,所以跟上一代溝通聊天找出共通點並取得共識,所擦出的火花其實很不賴。」


台萬在CSR的推動上也不遺餘力,不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做了許多事情。例如白董事長為了整合產業鏈及區域內中小企業,就號召成立了臺中市甲安埔廠商協進會,結合會員廠商共同提升職場、職能之戰鬥力,同時也培養企業所需人才,提升產業發展;於台萬內部,考評、激勵、陞遷制度等講求透明化,除了最基礎的年資晉升外,也有一套專業的人資制度來進行公平的評比,每年並辦理共識營以求塑造文化與凝聚共識,白總經理表示:「對於人才的訓練與投資絕對不省,只要是攸關同事的教育訓練預算一定強力爭取,只為把人的價值顯現出來,並結合數位系統的導入讓工作簡化,簡單繁瑣的事情不讓同事們做,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去做更有效率與價值的東西。」



數總大家長陳來助理事長也在最後替今天做出總結:「數轉列車真正價值所在,是可以看到企業真實情況,瞭解到數位轉型沒有那麼容易!企業老闆常常看到大家買就跟著買,但有時候是商業模式的問題,企業數位轉型成功的要件包括總裁的心、執行長的眼、高階主管的腦、老師傅的手、經營團隊的腳、創新商業模式DNA等,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我也很感動於我每次來台萬輔導時,白董和夫人都會全程參與還勤做筆記,這顯現了知識疊代的重要性。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改變不僅是溝通的改變更是文化塑造,數位轉型也不是時尚業而是建築業,大家一定要謹記在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