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k會後報導】千富企業:為了活下去,改變是必經之路

根據《富比世雜誌》2020年所做調查顯示,全美規模排名前一千家的公司中,竟有高達94%的企業供應鏈受疫情波及,在骨牌效應的影響下,無論供應鏈任何一處環節發生問題,皆是上中下游廠商不得不共同承擔的風險與損失,特別對於商業模式單純以OEM/ODM為主的代工製造業而言,一旦出現多筆抽單,就可能讓工廠面臨重大損失。
早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千富企業就深刻體會過代工業被動接單之苦,時任廠長的莊惟捷遂決心研發自有產品,讓公司具備獨立行銷與販售的能力;第12集DiGiTalk,對談嘉賓莊惟捷總經理與莊翔捷專案經理聚焦製造業轉型難題,分享千富如何由品牌與專利找到第二成長曲線,成功搶單國際。
痛點損失成就專利品牌
千富企業成立至今近40年,專攻於精密零件加工,但2008年因全球經濟大衰退影響,重要客戶紛紛臨時抽單,導致公司頓時損失八成營收,這般的慘痛經驗讓千富決定不再僅做代工,而要開始經營自有品牌。剛好因為自家精密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螺絲起子損耗量過高,莊惟捷便針對這個痛點進行使用上的改良創新,同時也運用政府研發補助案資源,催生數個試驗產品並疊代測試,最終完成專利產品「扭力起子」的開發設計。
只是有了自有新產品,如何建構出產品的商業模式又是一項難題。莊惟捷坦言:原先研發產品時,未曾想過自己要做品牌,是因代理商不願投入協助製作網站及相關行銷,他才開始尋思如何自己處理,與台語「鎖落去」發音近似的「Sloky」鎖附刀具品牌就此誕生。
跨域合作開啟國際訂單
由於品牌自主行銷,使公司能根據最直接的客戶資料選擇對應與合作的模式,且自有產品的生產比起原先代工更具主動性,也更可規劃廠內的產能配置。憑藉網站、參展的露出,Sloky除了深耕原刀具應用領域,更由跨領域的合作得到國際知名度及技術的認同。莊翔捷以Sloky與一線腳踏車配件商的應用解釋,因為Sloky本身的專利優勢足夠,彼此合作不怕品牌因此被埋沒,最終應用產品獲得紅點設計大獎,而Sloky也藉此有更高的曝光度;保持開放心態,Sloky也與德國同業競爭對手協力開發耐高壓活電作業用工具,不僅獲德國VDE認證,同時乘勢更擦亮招牌。
然而莊惟捷與莊翔捷不止於滿足成為業界的隱形冠軍,仿效國際電腦處理器大廠的行銷概念喊出「Sloky Inside」的口號,因此之後與大廠洽談合作案時,都提出聯名的共同行銷方案,經由一次次成功的策略執行,讓Sloky得以接觸到更多元的企業夥伴進行合作,並以C端的曝光推動B端的訂單。
數位轉型調整企業體質
談及數位轉型的議題,莊惟捷表示:公司自2013年開始每年皆持續成長,但卻看不到現金,因此2018年便導入ERP以清楚掌握財務三表,近幾年則架構SFT、CRM、KM等相關系統,未來預計完成MES與戰情室的架構。公司同仁間於導入初期也會出現不適應狀況,故千富以小規模試做方式逐步進行數位化,搭配行動裝置app的導入並與組織耐心溝通。他強調:數位轉型的過程是讓企業了解自己有多少的基礎,才知道要設多大的目標去跨越;數據則是協助經理人更精準分析企業未來該如何前進,怎樣才能走得更好更快,進而才有辦法做到數位轉型。
回憶過去不斷向前衝的歷程,莊惟捷透露:過去曾在尾牙向員工說「總經理我已經累到停不下來了,你們只能一直跟緊我」,但在近幾年因數位轉型的盤點與釐清下,反能重新扎穩腳步及思考公司的未來方向;在這一路過程中,做為弟弟的莊翔捷則成為同仁們與哥哥間的緩衝,用兄弟間獨有的默契陪伴公司擁抱改變,創造未來。在節目尾聲中,他們更感謝臺灣數位企業總會陳來助理事長與王景裕業師的協助,相信千富在二位兄弟的帶領下,能持續突破並屢創企業佳績。
撰文整理:施秉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