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k會後報導】嚴璐:從製造走向平台,創新與整合共譜產業新生態
已更新:2021年11月26日

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認為企業家是帶動社會經濟成長的關鍵舵手,能將生產要素重新組合,藉由不斷創新打破原有的市場平衡,從新的生產體系塑造出新的經濟結構,再創新產品生命週期與利潤;然而對已然成熟的事業體而言,要時時保有創業Day 1的動能並不容易,更困難的,是將創新的開枝適時收斂整頓,調節養勢使企業真正茁壯成長。
東台精機於今年(2021)甫榮獲數位轉型鼎革獎——智慧製造轉型獎楷模的殊榮,而這正是東台過去數十年創新整合的累積所結出的豐碩美果;第11集DiGiTalk節目邀請東台精機董事暨發言人嚴璐來到螢光幕前,與線上觀眾分享東台過去完成的創新成果,以及由整合再創新發展出製造業的新商模。
創新力開拓藍海商機
工具機產業做為生產加工鏈最上游的設備提供者,可謂製造業之母,而東台精機正是國內名列前茅的工具機業者,除了最根本的技術創新如台灣首台雙軸雷射鑽孔機、首台超音波加工中心機等技術領先,東台也開發在東南亞、歐美等通路,為台灣第一家於海外設點的工具機廠,同時透過水平式的聯盟創新與垂直式的投資創新,擴展企業的布局版圖。
回顧東台種種創新,嚴璐認為:要維持世界越快、心要越慢的心境,許多事情並非當下就能解決,而是一個個串聯而成;企業成長跟人一樣,能體現出正向的循環,創新整合彼此接連的持續改善,企業永續經營便是在這樣脈絡下誕生的。
整合力厚植企業實力
然而企業的投入並不然一定可以得到回報,嚴璐直言:要想整合創新最重要是「莫忘初衷」,當初的創新可能隨著時間演變,人事物都變了,創新後的結果可能也不如預期,要思考當初創新的目的是什麼,並且於反省的過程中,看到問題要去解決,看到機會要去實現,累積後才能扎根進行下一次的創新跳躍。
她舉東台品牌經營這個案例來說明,過去參展因尊重子品牌公司,會直接將logo未經修飾便直接展現於攤位招牌上,卻反讓客戶因為看到太多招牌以致對東台的集團定位與業務訴求感到模糊,後為了確切落實集團的聯盟戰策略,各公司品牌識別求同存異,展現一致性的美學呈現;同時因地制宜,亞洲因子品牌知名度較高,便以多品牌策略帶動集團品牌的露出度,歐洲則期待擁有完整解決方案,故此透過集團單一品牌切入市場。
嚴璐也強調,整合的過程一定要具備同理心,理解溝通對象的想法,才有助於凝聚共識、促成共利方案;此外心態也要有所調適,企業的布局得更加宏大,不要只關注於短期或眼前的利益。
展望未來,再創工具機新風華
在盤點梳理過後,東台凝結長久以來客製化、少量多樣的服務經驗,並結合醫生治療病人的概念,推出「Dr.TT 工業醫生」的服務,透過工業健檢為企業掌握痛點而解決痛點,進而以此新商模達到工具機廠間的差異化。
談及東台未來的所處位置與發展願景,嚴璐表示,工具機於產業鏈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但由於各產業間求才的推拉力,致使企業面臨重大的人才短缺壓力;東台從過去創新到整合的過程間,已經生產出一套方法論幫助客戶,工具機的特質就是每個產業對其都有需求,希望能成為平台,發揮過去所累積的技術與能量,讓具備夢想需要資源的產業夥伴都能在東台這平台實現,同時也希望同仁於其中工作是開心的,再以這樣的心情幫助更多產業,影響更多人。
撰文整理:施秉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