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k會後報導】曾崇凱:鼓勵創新,用幽默面對失敗
從摩爾定律到最新提出的黃式定律,科技以十倍速、百倍速演進發展中,推動生產、經濟乃至於社會的革新,讓世界開始展現新的風貌,同時間Covid-19疫情爆發、地緣政治衝突以及即將迎來的極端氣候與淨零碳排議題,可以預測的是,未來「黑天鵝」與「灰犀牛」可能將更頻繁的襲擊人們所熟知的日常,企業也面臨更艱鉅的挑戰
面對衝擊,最關鍵的核心在於韌性,不僅要有高強度的耐受能力,跌倒後能再起的恢復能力更為韌性的中樞指標;而在第十集DiGiTalk,邀請到康寧顯示科技中國區總裁曾崇凱與觀眾雲端連線,分享康寧如何延續近兩世紀,以創新保持企業韌性的獨門心法。
百年系統進化,先有框架再建策略
康寧自1861年設立,曾於2000年達到兩百多美元的股價,也因擴充過快與dot-com泡沫化的影響跌落神壇,股價暴跌超過95%。但今日康寧已重新東山再起,人手一機的行動裝置都配備著康寧生產的玻璃基板,其中最大的關鍵便在於康寧以材料研發者自居,透過研發驅動企業成長。曾崇凱透露,因為過去這段慘痛經驗,康寧更加重視總體經濟學的重要性,雖然為產業鏈最上游的材料端,但對最下游的終端市場要有充分的掌握。
此外,於管理層面則設定可執行的數字管理,康寧以股東報酬(Return to shareholder)與成長動能(Growth)為理論基礎,逐季、逐年分析公司在資本分配框架(Capital Allocation Framework)與策略分配框架(Strategy Allocation Framework)所處的位置,確定改善方向後,從而建立完整易懂的策略架構,使企業的布局清晰而利於推動,也降低股東對於企業的不安全感;不單如此,為了強化溝通效率,康寧要求主管都應對Python等程式語言有所了解,才能使主管與未來轉型的數位人才新血,在一致的基礎上進行溝通。

善用財務規劃,創新並非閉門造車
綜合股東報酬與成長動能的指標,無論未來財務的來源或是用途,都要能明確以數字呈現該如何為企業成長挹注資源,同時實踐股東回饋的承諾,曾崇凱強調,在用途的項目中,現金是非常重要的類別,過去康寧走過風風雨雨,每次能撐過危機都是因為手頭有足夠的現金支應,因此現金的保留,是企業經營管理非常重要的保障。然而對於企業的成長動能,該如何以財務量化並布局創新呢?康寧以其獨特的「345策略」——3項核心技術、4種製造平台、5類領域市場,為研發的基底定調。
藉助八二法則,康寧將80%研發面資金,投入345策略中各項元素的排列組合,有效實現產品改良研發,諸如車用玻璃與醫藥用疫苗玻璃瓶,便是手機消費性玻璃的專利技術再利用;其餘20%的金額則用於破壞式創新,開發未來性產品,其中像是利用玻璃生產過程中的微小粉塵,加入銅添加劑成為抗菌添加劑,便拿下2021年愛迪生獎金獎,成為Covid-19疫情下的得利產品,而這是過去開發時未曾想過的疫情紅利。

汲取挫折經驗,不怕失敗方能創新
因為有過去不斷嘗試創新的累積,即便面對黑天鵝、灰犀牛,也可能順勢找出新商機,而康寧之所以能不斷創新的重要心法,便在於用幽默與詼諧的方式應對失敗,曾崇凱舉康寧的萬聖節活動為例,每年都會在此時特別製作杯子蛋糕紀念每件失敗的產品與專案,並由這些產品與專案的負責人分享失敗經驗,讓失敗成為成長的養分,因為鼓勵失敗的同時才能啟動創新。他也強調創新是要有步驟的,345策略是近幾年的方針,也應隨時調整,科技帶來創新的動能,但要有管理的方法才不會亂槍打鳥。
針對企業減碳議題,曾崇凱表示:由於玻璃、陶瓷等材料的相關製造涉及高溫熔鑄,屬於低碳轉型浪潮首當其衝的高耗能產業,康寧依舊從研發面著手,由最源頭的產品製造開始降低汙染、改善能耗,再接續向下管理,而於去年(2020)也發布了首份永續報告書。不止於淨零碳排的難題,憑藉漫長歲月所累積的經驗與心法,康寧用創新迎向每個波折與挑戰!
撰文整理:施秉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