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k會後報導】鄧至佑:以人為核心,提升全方位購物體驗
已更新:2021年10月4日
隨著網路影音興起、智慧型手機普及,近十年來消費者所接收的資訊量大量增長,業者一方面擁有更多管道及資源能接觸到消費者,另一方面也同時面臨消費者的資訊觸點廣泛而分散的難題,如何找到成功的模式將品牌推廣給適合的消費者,是當代商業經營的一大議題。
消費者透過多元的訊息來源,能夠快速探索與評估所需產品,致使通路布局策略也從單一變成多元,但品牌精神卻要在這些獨立通路中整合為一,本集DiGiTalk就特別聚焦B2C與行銷,邀請鄧師傅餐飲事業鄧至佑執行長,透過他將高雄老字號餐廳發展成全通路品牌的成功經驗,揭開數位時代OMO線上線下共融的營運奧秘!
自通路擴展,藉數據開發
起初「鄧師傅」是位於高雄的一間知名餐館,在鄧至佑執行長自美返台接班家族生意後,他開始嘗試擴展鄧師傅的事業體與品牌,藉由冷凍食品的開發零售擴展原先傳統餐飲業的商模,進而使鄧師傅的料理除了自有的獨立店面外,也推廣至線下門市及通路電商。鄧執行長強調,無論是增加品牌曝光或是擴展會員,與通路合作一定有抽成,必須先想清楚想達到的目標為何並計算出讓利空間。更關鍵的是藉由通路蒐集來的數據,瞭解顧客的消費習性,組合調整相應的行銷模式,並培養忠實顧客。
通路擴大使得品牌能在同一客人身上延伸出更多不同的接觸點,消費者在購物歷程中接觸到鄧師傅的可能性與互動也隨之開展。企劃端可運用如食安議題、品牌合作深化消費者對於鄧師傅產品的好感及信任,也結合線上線下各自的優勢,透過線上的觸及促進線下的體驗,再藉由線下的信任發揮線上的效率,縮短顧客從出現消費需求到實際購買的時間和環節,最終在消費者完成購買歷程後,透過促銷、意見回饋將顧客引流回鄧師傅官網,減少其他通路抽成。

組織結構扁平化,產品組合機動化
在建立了全通路的發展模型後,組織型態勢必有所調整。鄧至佑執行長以總部概念統籌所有人力資源,建立共享的獎勵機制,以避免門市、線上、各通路之間的業績衝突。在整合業務單位後,便串連不同部門組織行銷的優秀人才,建立鄧師傅獨有的P媽(Promotion Mom)宣傳大使。然而B2C的面向諸多,組織除了積極招募行銷、電商相關的專業人才外,他建議將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強化營運品質也降低不必要的學習成本。
DigiTalk節目尾聲,聊天室的嘉賓向鄧至佑執行長提出多通路販售下的退貨問題。鄧執行長以自身經驗回應,全通路需要以總庫存概念進行商品調動,不使個別通路一次進貨過多,從中央進行把關,而這可結合波段式行銷的方式,機動地推出不同的商品組合,反能得到出乎意料的成效,此外藉由歷史的數據資料,預估產品的淡旺季也是不錯的避險方式。

在鄧至佑執行長短短30分鐘的分享內,不僅見識到數位時代中相當值得學習的OMO行銷策略,鄧師傅從餐館到美食品牌的轉型歷程也是極具代表性且不可多得的案例,堪稱為餐飲界的「食」尚革命,相信鄧師傅未來還能創造更多令人驚艷的成績,也期許台灣各個產業與組織都能走出自己的數位轉型之路。
撰文整理:施秉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