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DiGiTalk會後報導】陳泳睿:問對流程、找對方法,運用數位力智慧升級

已更新:2021年10月4日

根據《經濟學人》所發布的“Advance of Automation”調查中指出,全球有93%的組織認同「自動化促使數位轉型」,也是最容易實踐的第一步;目前美國已有61%的組織廣泛地使用自動化相關技術,台灣企業順應這股全球性趨勢,也正蓬勃嘗試自動化科技與自身產業的結合發展。

然而知易行難,為了協助台灣企業更有效地了解並導入自動化相關技術,臺灣數位企業總會於7/22邀請榮獲第29屆「國家磐石獎」的新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陳泳睿總經理,擔任這次DiGiTalk節目的對談嘉賓,藉由RPA 向觀眾說明如何運用AI自動化技術,減少日常生活中繁瑣的重複性作業,提高營運品質與生產效率。


RPA無痛升級,強化企業營運力

陳泳睿總經理自16年前接手新呈工業後,便從自身資訊專業背景出發,陸續導入ERP系統、生產追蹤系統,以數位化方式記錄過去容易出錯的瑣碎紙本資料,而近幾年更利用RPA相關系統,讓同仁得以從固定性、高重複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RPA全寫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與一般物理性的機械手臂自動化有所不同,能過透過AI進行資料辨識並模擬人為操作,替換人力的滑鼠和鍵盤作業。


於節目中,陳總經理以打單、轉單的影片實際演示RPA系統如何於新呈中使用,降低人員管理工作量和人工成本。由於RPA所處理的是數位資料,雖需要企業架構一定的資訊系統後才可導入使用,組織卻不需為了流程自動化而劇烈地變動或改革,可說是「無痛升級」。陳總經理建議:RPA首要鎖定的是無用瑣碎的業務流程,若出現盲點不清楚該怎麼開始,可以根據80/20法則,找出那些佔據了80%時間的20%流程,再檢驗其作業性質是否適合以RPA改善。



作業持續更新,滾動式調整完善機制

此外,陳泳睿總經理強調數位轉型的功課並非一次到位,使用RPA優化流程亦是如此,RPA系統需要持續進行更新,確保RPA程序的最佳化,同時探索日常作業流程是否有其他改進點,一步步地實施滾動式調整,為企業進行數位賦能。針對活動中與會的許多中小企業管理者,陳總經理也表示:若須尋求外部SI業者導入系統,使用者、工程師、廠商三者間如何協作是非常關鍵的,要找到優先的業務目標及痛點,才能進一步溝通執行方法與改善後的具體成效,並建置相對應的防呆機制持續進步。


在節目最後,陳泳睿總經理以逆境思維鼓勵現場的所有與會嘉賓,以正面態度看待這段嚴峻的疫情期:過去長期的數位累積,致使新呈在疫情中反向逆勢成長;而如何正確且有效地超前佈署,就是與不同產業的朋友交流,學習彼此的優勢與方法論,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激發創新思維,堅持去做對的事,也避免自己閉門造車。數總王怡雯執行長也回應:只要從企業的領導人,到組織內所有員工都能有一致的價值觀、相同的願景,那公司就能朝數位轉型的目標不斷邁進,從陳總經理的分享主題中,得以看見數位轉型許多的可能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