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k會後報導】陶韻智:用Day 1的創業初心掌握數位經濟
已更新:2021年11月2日
近期台灣疫情雖已趨緩,仍有不少業者難以適應這波衝擊而被迫停業、退出市場;另一方面,數位經濟市場卻逆勢蓬勃發展,因此無論是大企業或是小公司,都正面臨如何開發數位商機議題,對於未能跟上這股趨勢的經營者而言,數位轉型已經不再是可供選擇的選項之一,而只能是唯一選項。
數位企業總會特別為此在DiGiTalk第二集節目中,邀請到LINE台灣前總經理,同時也是數總策略業師團成員的陶韻智老師,短短20分鐘內剖析數位經濟的本質,也帶領觀眾從當代社會大量溢流的數位商機中一探數位轉型的商業模式運作,全程吸引逾百位觀眾一同與會收看。
數位經濟搶灘,創新才能不落人後
不同於過往產業的經驗、架構,數位經濟的關鍵在於用戶而非產品。陶韻智解釋:「經濟的本質是從人、物兩相互動之間所生產的價值,由於數位工具的出現,令這些互動得以保存紀錄,將互動進行優化後產生正面的體驗循環,創造更龐大的總體價值。」在疫情出現之後,原有的實體互動也轉到虛擬空間中,促使數位經濟全面成為主流經濟模式。
然而,數位經濟所塑造的新秩序中,數位化的營運成本隨著平台規模而遞減,其獨占性比起實體市場更強、成長速度也更快,疫情也從許多方位加速著數位轉型的進程,公司企業間的的數位鴻溝不減反增。陶韻智表示:「現在是踏上數位經濟時代的最後一班車。」只有透過數位轉型發展新的流程、新的客戶關係、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建立下個20年的持續競爭力。

回到創業Day 1,迎向數位趨勢
此外,陶韻智以車廠、餐飲業為例說明數位轉型的模式與可能,藉由收集數位足跡,經過分析優化後創造客戶的需求,使原先單線式的「先生產再銷售」模式轉變成數據與價值的循環發展。對於大部分的傳統企業而言,平台、網路、數據、演算法等新領域、新流程都需要重新學習,才有可能在數位經濟模型的互動體驗中產生正向循環。縱然新體系相對舊有結構截然不同,陶韻智建議大家應該要藉此保持創業初心,回顧最早組織剛開始發展時的理念、動力,以Day 1的精神因應外部趨勢,創造企業的數位商模與新價值。
在節目尾聲,陶韻智也特別針對線上踴躍的提問進行回應。科技其實是源自於人性因此絕非大家想像的冷漠,數位和非數位必須交互合作才能更增進產品、服務的品質,好比食物外送的線上服務仍需外送員的參與才可能將流程完成;面對組織內部的老員工熟悉非數位的結構而抗拒轉型一事,陶韻智提醒企業的數位發展是必然趨勢,但是這並不表示必須要放手過去的業務服務,不過確實無法為了特定人員而停留原地。

面對數位經濟時代,不管是組織或是個人都難以再用習慣的思維及流程解決問題,企業進入成熟期後穩定發展誠然值得欣喜,但若無法靈活應對時代變化而進行高速決策反是危機。保持創業、工作時第一天的衝勁,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問題,才能掌握時代變革下的全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