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k會後報導】友嘉集團:全球經驗與數位成果,凝聚企業防疫能量
已更新:2021年9月7日
身為全球第三大工具機廠的友嘉集團,目前在世界各國共擁有39個工具機品牌、52個生產基地。在去年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之際,友嘉集團自歐洲、美國、大陸等地累積豐富的疫情應變經驗,得以在今年2021台灣疫情又起時進行運用,其防疫措施甚至多次被媒體報導。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於6/24首次的DiGiTalk線上直播節目中,便邀情友嘉集團朱姵穎董事、友嘉集團智慧製造與數據服務部林勤喻總經理,與數總王怡雯執行長聚焦討論友嘉集團在此波疫情中的各項應對措施,同時也深入分享友嘉內部之所以能使這些應變措施得以靈活運轉的數位轉型作法。
危機應變小組,即時防疫管控
在5月中台灣疫情升級為全國三級警戒時,友嘉集團朱志洋總裁便當機立斷整合各事業群高級主管成立危機應變小組,同時宣布友嘉防疫的三大準則:同仁及家屬生命安全、客戶的營運所需、各集團企業營運不中斷,以此三大準則優先順序,友嘉立即要求雙北地區的同仁施行居家上班,其他地區採分流分區的形式降低傳染風險,也以有薪假及補助鼓勵員工施打疫苗。
然而,在友嘉龐大的事業體下,需要有更細緻的管控措施,朱姵穎董事對此解釋:友嘉所採取的管控措施可分為三類:遠端工作、辦公室管理及工廠管理。遠端工作的同仁運用遠端軟體繼續工作,同時每日召開主管會議以確保問題能夠即時解決;至辦公室與廠區上班的同仁,則落實分流原則,且每日進行至少3次的體溫檢測,朱董事也建議所有企業可以透過制服或工作證顏色的不同,更有效管控分艙分流的人員。另外在外籍移工的管理上,友嘉集團也準備不同語言版本的足跡填寫表,準確追蹤人員流向。
朱姵穎董事認為在當今疫情所造成的壓力之下,突顯社會情緒溝通的重要性,尤其對於遠端工作者而言,溝通成本增加,就更需要運用同理心與他人互動。

善用數位系統,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林勤喻總經理進一步解釋:友嘉集團除了通訊、資料、簽呈等作業運用外部資源,內部也開發數據服務平台,建置生產管理系統與網路安全通道,使得工具機裝機、客戶服務都能由此平台統一進行管控,並對過去的售服資料進行數據分析,使系統協助辨認客戶的問題描述,加快遠端客服的效率,滿足友嘉集團防疫期間營運不中斷的原則。
在集團內部完成精實生產系統的建置後,友嘉集團將持續數位轉型,朝向智慧機械與製造服務商的方向前進,並推展出外部客戶可採用的智慧解決方案。林總經理認為數位轉型的投入短期之內看不出價值,而是需要潛移默化才能顯現成果,友嘉集團在這次疫情中得以迅速應變,就是過去數位轉型日進有功的最好證明。
對於想要嘗試開始進行數位化、導入數位工具的企業,林總經理的建議是不應害怕改變,唯有老闆與員工上下一心,才能完善企業數位轉型的過程。具體而言,第一步可先從「盤點資料」開始,過於繁雜的資料便先進行標準化,再考慮後續的流程化、自動化等步驟,因為每間公司資料面向不同,便會產生不同的資料處理模式。在台灣今年疫情加劇的狀況下,企業主更有機會驅動數位轉型的可能性。

後疫情時代下的數位轉型
友嘉集團未來將持續進行人才的相關訓練,自主管培訓開始,由上而下完成組織結構的全面人才升級,配合電腦與資訊部門進行相關軟硬體的更新與應用,在疫情的風雨中持續前行。數總王怡雯執行長表示:「數位轉型攸關著企業在疫後新常態下的核心競爭力,全球企業已經全力加速數位轉型的步伐,台灣企業更不能放慢腳步,期待台灣早日抗疫成功,也期待台灣企業都能跟進世界這股數位轉型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