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遠見》祥圃實業致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SAP ERP,打造安心、透明、可信賴的農食供應鏈

已更新:2021年5月19日


【台灣企業永續之道】系列文章,將帶領讀者一窺台灣三家創立於1980年代的企業,各自在循環經濟、豬肉農食,及文化創意領域,堅持創業使命,運用數據推動營運創新,邁向永續。

全球經濟瞬息萬變,一場疫情、各國政經發展皆可能加劇大環境變化。對此,公司經營者不斷找尋方向,希望打造出真正有韌性、能持續彈性應對市場變動的永續企業。 根據今年 SAP 聯合牛津經濟研究院訪談全球 3,000 家企業所出的報告《推動企業願景:卓越組織如何整合社會理念與經營策略》,企業要邁向永續經營,須思考如何把業務目標與環境、社會、或公司治理等使命結合,建立良好社會聲譽,成為客戶與消費者信賴的品牌。


1984年,台灣指標性豬肉農食企業祥圃實業創立,董事長吳昆民以經銷代理荷蘭帝斯曼集團(DSM)動物用營養保健品起家,三十多年來堅持專業與創新,營運方針每十年就轉型一次,從代理到生產製造,如今再跨足養豬、豬肉分切、創立豬肉品牌「究好豬」等,不斷在時局挑戰中化逆勢為優勢。

推動豬肉產業轉型創新,跨業態垂直整合革新營運

祥圃身處農食供應鏈一環,不斷思考如何與產業共同成長。二代經營者、營運長吳季衡加入祥圃,將企業營運範疇擴大至上下游,像是建立示範農場、投資分切廠、物流配送,到市集餐廳,串聯農場到餐桌,一條龍掌握豬肉生產。吳季衡堅信的理念,是希望從根本上為台灣豬肉產業建立一個食安標準及肉品評鑑機制,「豬肉是台灣人最常吃的動物性蛋白,必須建立完整的產銷資訊,建立可以信賴的農食鏈,守護消費者吃下每一口豬肉都有所本。」


然而,要建構令人安心的農食鏈,數據透明度最為重要。在祥圃轉型過程,經營範疇擴大,橫跨多個事業體,企業結構從單一公司轉變為集團式架構,各事業體營運流程不盡相同,且資訊系統分散,想快速瞭解整體公司營運狀況,要額外花費人力整理資料,營運成本勢必增加。

祥圃決定升級 SAP ERP,加速集團資訊彙整與數據分析,確實做到追蹤追溯、串聯企業內部各端資料、及農食鏈上下游資料。


對此,SAP 全球副總裁、台灣總經理林偉德回應,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要邁向永續發展,必然需要更嚴謹的內控機制,建構標準化的營運,可減少「因人而異」的人為變動因子,影響到公司長遠的治理。


ERP助中小企業打穩內控機制,建構邁向永續的基石

究竟升級 SAP ERP,為祥圃永續經營帶來哪些正面影響?導入新系統後,祥圃全面整合旗下養豬、分切、動保、文創等跨業態各端資料,經營決策團隊能直接透過 ERP 撈取數據,資訊透明化,隨時掌握銷售業績。其中,SAP ERP 嚴謹梳理內部流程,各端資訊確實彙整,加快財務處理,月結從過去 2~3 週大幅縮短至 5 天。


最關鍵的是,SAP ERP 有強大的追蹤追溯功能,協助落實「究好豬」的肉品溯源,精準掌握批次生產,保存期限管理更加確實。此外,新系統也詳實記錄進出貨與存貨數量,讓祥圃可快速掌握庫存水位,讓過期物料比例趨近 0。


林偉德表示,看到台灣有像祥圃這樣的企業,堅持不懈追求食品安全,確保消費者每一口豬肉都吃得安心,著實是台灣農食企業的典範。接下來,SAP 也會持續將全球豐富的跨業態導入經驗,以及最佳實踐案例,帶給台灣客戶更深入的營運洞見,協助企業挖掘更多數據的商業價值,與時俱進永續經營。

資料來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