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DIGITIMES》從代工走向品牌 數位轉型成傳產二代大舞台

已更新:2020年12月7日


接班與轉型,是近年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兩件事。但這一波二代接班潮,同時也伴隨著企業轉型升級之路,對於二代來說,除了是挑戰之外,事實上更是機會,因為數位轉型最終帶來商業模式的再造與創新,洽是二代能夠發揮所長,創造更大舞台的機會。


過去台灣被稱為代工王國,誕生許多隱形冠軍,但當面對數位化帶來的經營環境巨變,這些產業也不得不踏上轉型之路,甚至從代工走向品牌。資策會產業分析師王琬昀經過長期觀察傳產數位創新現況,歸納目前三大挑戰。

首先是通路模式的轉變。過去傳產一代是「一卡皮箱走天下」,由於上個時代沒有網路,許多傳產老闆除了代工技術技術與產品本身具有優勢外,還有強大的業務力,靠著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互動維持客戶關係,經過幾次合作漸成信任關係,長期下來,只要客戶關係維持好,就能維持公司營運帶來穩定收入。


不過隨著數位化時代來臨,數位通路將改變貿易模式。數位化時代將有利品牌端、客戶端在世界各地接觸更多潛在供應商,當客戶選擇變多,傳產的競爭者自然也變多,這也意味著,傳產也必須開始迎合大環境趨勢走向數位通路,這對於過去習以真實互動的傳產一代來說,無疑是個挑戰,但對於成長在數位時代的二代而言,卻能在最短時間內適應且善用這項工具。


其次,則是營運模式的轉變。王琬昀指出,現今在數位科技的導入下,傳產能夠藉由數據更精確地掌控生產節奏與成本,漸漸從經驗法則轉變為科學法則,但過去傳產習以人工作業為主,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如何讓老員工接納且適應新的數位營運手段,也是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必須克服的挑戰。


最後,則是代工模式的轉變。傳產過去大多只做代工,業務只需要把舊客戶關係維持好,就能為公司帶來穩定收入,但數位化帶來通路模式的改變,只靠業務維持關係顯然是不夠的,這正是傳產為何需要開始思考轉型的原因,即便是產業鏈上游的製造商,都必須開始想辦法透過品牌經營,讓世界看見自己,提高在市場的能見度。


數位時代的來臨,儼然成為傳產不小的挑戰,但同時也是機會,特別對於二代而言,更可藉此發揮所長,為接班之路鋪墊。王琬昀觀察,二代大多自小就被送出國留學,成長在數位化時代中,除了可彌補一代對數位銜接的落差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所學專長有關。


王琬昀進一步指出,二代在求學與深造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主攻經營管理,或與顧客關係服務相關,也就是說更熟悉終端消費市場,也因為學經歷背景使然,讓二代更懂得善用數位工具進行顧客洞察,了解客戶需求,這樣的專長剛好在傳產走向品牌經營的過程中成為助力。


舉例來說,位於台中的創維塑膠過去從事塑膠射出成型、模具開發。由於射出產業很傳統,情境不外乎「射出、模具、改圖、黑手」,因此在二代林毅桓接班後,開始嘗試創新轉型。


創維塑膠因此與擅長設計開發產品並為傳統品牌重新包裝產品的新創有理百物展開異業合作。號稱台版無印良品,過去有理百物就曾為老字號「鱷魚牌」設計新產品,帶動該品牌整體近新台幣1億元業績成長。


而其中鱷魚牌與有理百物聯名的防蚊卡匣,就是由創維塑膠生產。透過有理百物的重新設計,讓傳統防蚊片變成時尚配件,並運用電商與社群平台直接面對消費者進行銷售。對於傳產創維塑膠而言,此舉不僅改變傳統代工銷售模式,同時也為其帶來更高附加價值的訂單,而藉由與新創運用科技銷售,也利於累積產品銷售相關數字等顧客大數據,這對過去主要從事代工的創維塑膠來說,更能直接觸及終端市場,透過掌握終端需求拓展其他業務或優化產品。


近年製造業都在談數位轉型,但事實上轉型並非只是數位工具、數位系統的建置,而是以數位科技大幅改變企業價值。在既有的商業模式出現瓶頸前,就必須盤點手上資源,創造出新的策略與行動,藉此找出潛力新商機,創造全新價值,這才是真正成功的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走到最後,大多會走向突破的「商業模式」創新。近年全球製造業走向服務化已是必然趨勢,由「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就必須深刻理解客戶需求和行為模式,換言之,製造業者必須更靠近終端,這對本身即擅長顧客關係與服務經營的二代來說,無疑將是更大的發揮舞台。


訊息來源:DIGITIM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