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提高生產良率 又攻高端市場 它如何踏出轉型第一步?
已更新:2021年5月19日

上鎧鋼鐵創立於一九八八年的高雄,是台灣金屬擴張網龍頭,旗下產品超過六成外銷出口。金屬擴張網本是生活常見產品,早期上鎧也做過農地圍籬網、腳踏車置物籃等初階產品。隨著時間推移,擴張網的新用途也不斷被開發,現在擴張網小至過濾病毒,大至用於建築外側防風遮陽。

走過25%不良率 靠建築外觀網找到新天地
鞏固業界龍頭的寶座,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在執行數位轉型之前,工廠端曾飽受產品不良率過高苦惱,上鎧二代、董事長特助林郁芳指出,「過去不良率高達二五%,因為擴張網這種產品受人為操作因素影響極大,不同操作員要生產出完全相同的產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上鎧為了達到設定的尺寸精準度,得再多額外生產,也墊高生產成本。 其他工廠或許面臨相同的痛點,卻缺乏轉型動力。上鎧能跨出轉型的第一步,一是因為擁有強大的工藝技術,上鎧的產品誤差值能做到比同業都還小,要是尺寸公差太大,就會增加下游客戶的組裝成本,公差小也成為上鎧產品具有市場優勢的主因。 第二點,上鎧提早嗅到擴張網在建築界的應用性,隨著綠建築風潮漸盛,這種建材具備美觀、遮陽、防風與抗噪等功能,市場逐漸成長;建築外觀網技術門檻高,競爭者少,上鎧因此比同業掌握更多訂單。建築外觀網是上鎧目前全力主攻的產品,在台灣,例如位於南投的中台灣創新園區、高雄捷運,都能看到上鎧產品的蹤跡。 這兩項因素不僅讓上鎧願意買設備投資,更向設備廠提出客製化的需求。林宗志與林郁芳父女倆,先是在二○一六年遠赴歐洲參觀設備廠,並在隔年斥資二億元,引進客製化智能設備,將工廠改頭換面。 目前上鎧改善製程的成績,除了將總產能提升六成以上,不良率大幅降至五%以下。林宗志也指出,為了讓員工操作設備能上手,不僅花心力做教育訓練,還拿出獎金激勵員工,讓員工能認同轉型目標。「其實金屬擴張網是個殭屍產業,大多數廠商都沒有改良自己產品的動力,但現在我們能透過分析數據,回溯製程並改良產品,延續我們的產業競爭力。」林郁芳說。 在走進上鎧的工廠前,林郁芳謝絕了採訪團隊拍攝產線的要求,因為新設備都是上鎧的商業機密。上鎧目前的產線仍屬半自動化,卻已經與一般重度倚賴人力的金屬加工業不同,整座工廠只有約三十名操作員,環境也比大多數工廠乾淨。 目前上鎧的數位轉型重心放在生產端,繼續耕耘建築外觀網市場。下一步,上鎧會朝向銷售端進行轉型,升級現有訂單與客戶管理系統,這也考驗著,上鎧如何整合現階段各部門的不同系統,並將不同系統產生的數據加以蒐集、分析,這是未來上鎧需要突破的最大課題。


業師點評》范 炘「領先者不能停下來」改變不是選擇,而是必經之路
如果你是產業領先者,該如何制定未來營運策略?是只做原本擅長的業務?還是願意自我轉型升級,甚至是跨入新市場冒險?
上鎧鋼鐵的轉型故事,正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最佳案例。上鎧是台灣金屬擴張網的龍頭,在過去幾十年以來,金屬擴張網這種產品,用途變化不大,主要都是用來隔離,頂多是材質、孔徑有所不同,但上鎧憑藉著本身製造擴張網的經驗與技術,將這種產品帶入建築領域,除了是為自己開闢全新的業務,更是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
考驗一:新市場變化萬千 需求量難掌握、後進者隨時搶進
為什麼上鎧選擇往前走?因為作為領先者,是沒有停下來的機會。比方說台積電不斷投資廠房設備,升級製程與技術,把產品的規格不斷提升,為的就是滿足市場的需求。但上鎧在跨入新市場面臨的考驗更大,因為建築外觀網是個全新用途的產品,除了裝飾作用,還有許多用途待開發,整體市場產值其實難以估計,市場還在成長、演變中。
但是,往前走不代表沒有風險。很多新市場的需求可能還沒被創造出來,也可能發生預期需求突然萎縮;第二點就是後進者威脅,先進入新市場的人未必就會穩贏,後進者可能挾持成本與技術優勢,甚至是全新的商業模式、科技進入市場。
上鎧之所以能夠在轉型之路走得踏實,主要與自身兩大優勢有關。
第一點是領導人眼光。相比其他中小企業,上鎧領導層對於企業營運有長程規畫概念,而二代林郁芳本身有藝術與設計背景,讓她不僅在乎產品品質,更思考產品在藝術裝飾性上的發揮。
當她回到上鎧為接班做準備時,她看到建築開始應用擴張網的趨勢,便與父親討論擴大新產品規模,父女兩人對於未來的想法是一致的,這讓他們更敢投資設備進行轉型。
第二點就是上鎧本身強大的工藝技術。其他中小企業在買設備時,可能不夠了解自己的使用需求與競爭優勢,絕大多數都是被動接受設備商提供的設備,這樣子將無法發揮投資最大效益。但上鎧不一樣,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在購入設備時可以提出客製化需求,讓設備去輔助上鎧本身優異的工藝技術。

考驗二:提高自身彈性 強化製造工程能力 傳承工藝技術
整體來說,上鎧在跨出轉型的第一步,已經算是相當穩健,但轉型之路不是到此為止。未來還得全方位提升製造工程能力,提高彈性,靈活應變產業趨勢。
製造工程能力的強化,其實有一連串的步驟,包括產品設計與生產、自動化產線配置,並再透過數據分析,不斷優化廠房管理。以設備維修為例,雖然上鎧買了新設備,但目前只有做到設備的定期維修保養,若設備發生異常,會影響到生產與出貨的流程,可能訂單就此流失。
但若上鎧能自己擁有設備維修檢測的能力,例如在設備上裝感測器蒐集數據,就能自行分析設備的使用狀況,這不僅能根據產品訂單,選擇最適合的產線設備進行生產,未來保養的模式也能變成預防保養,讓產線停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下一步,上鎧還要招募更多人才,讓傳統工藝與數位工具能整合。上鎧本身強大的工藝技術,是來自於許多經驗老道的黑手師傅,但引進新設備之後,這些老師傅未必熟悉設備的應用,這時要將技術優勢持續延伸就會出現困難。未來若新業務持續成長,上鎧勢必得培養更多人才,這些新人才不是要取代老師傅,而是承襲老師傅的技藝與經驗,並且將工藝與數據做結合,繼續在未來擴大企業競爭力。
最後,上鎧在未來還希望能做到銷售端的數位轉型,但這必須根基於公司有清晰的標準流程,要先曉得哪些資訊可以數位化,並且將數據統整在一起,才能串接至現今製造端的轉型。未來如果將客戶管理系統、訂單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以及製造管理系統全部整合,只要客戶一下單,產線就能立刻驅動,這才是真正全面的轉型升級。

訊息來源: 今周刊